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5G通信等高科技的應用,采煤業一改人們的傳統印象,智能、安全、綠色開采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這里就有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功勞。
(資料圖)
鄭煤機始建于1958年,目前已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煤礦綜采技術和裝備供應商、國際領先的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持續推動煤礦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服務國家智慧礦山建設,鄭煤機一直在領跑。堅持創新驅動,鄭煤機循著以數字化為支撐的“智能化、成套化、國際化、社會化”戰略方向,在新賽道上以智能化“換道”,以成套化“領跑”,為煤礦智能綠色開采貢獻力量。
鄭煤機有關負責人表示,企業數字化轉型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鄭煤機大力推進業務全流程數字化變革,2020年,成立鄭煤機數耘智能科技公司,以生產線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升級為契機,借助國際高端工業自動化開發團隊,培養、打造專業隊伍,為企業提供全套自動化、智能化解決方案,努力打造智能化產品、智能化工廠。2022年2月,河南省第一家數字化燈塔工廠——鄭煤機集團智慧園區點火試運營。
據介紹,當前,鄭煤機正在籌建智能化研發基地,進一步加快公司由生產型企業向科技服務型企業轉變的步伐。并且,在業務數字化的基礎上統籌推動產品、生產、供應鏈和客戶等數據的及時有效流動,實現信息技術與業務流程、運營管理模式的融合,努力實現企業業務流程數字化和管理數字化。
如今,數字技術已成為重組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與關鍵力量。中鐵裝備有關負責人表示,企業的數字化升級分為三個階段。
最早是試水期,大約在2014年,企業開始著手研發盾構機遠程監控,將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盾構機現場施工數據實時采集,傳輸回鄭州總部,通過專門團隊監控設備運行是否異常,提升服務及時性和準確度。
然后是破冰期。2016年,中鐵裝備以承接國家973科研項目為契機,將遠程監控收集到的海量數據做統計、挖掘和利用,一方面指導主機參數的設計計算,另一方面從實際掘進數據出發,預測前方地層變化,指導司機控制參數優化,讓設備感知更加準確、操作更加智能。也在該時期孵化建立了河南省掘進機施工大數據工程實驗室。
現在是融合期。2019年,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迅猛,開始在更廣范圍使用,如何將新基建和傳統基建充分融合來賦能盾構機行業成為中鐵裝備的工作重點。中鐵裝備決定打造全斷面掘進機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數字化轉型邁向新階段。以盾構遠程指揮中心這一物聯平臺為核心,開發并建成了包括盾構商城、應用云市場、盾構大腦、盾構社區等在內的一系列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工業軟件,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實現了對盾構機全生命周期各個環節的賦能。同時,中鐵裝備內部也積極開發并推廣適合個性化、定制化業態的各類工業軟件,在信息化的推動下,公司管理流程和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這樣的數字化升級,得益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盾構機本身數字化水平比較高。每臺盾構機上有200至500個傳感器,每秒都在產生和記錄地層數據、操作數據和運行數據。二是公司內部的數字化和IT思維啟蒙早、發展快。三是組建了自己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團隊。
中鐵裝備有關負責人說:“未來企業競爭是技術、管理和商業模式等多個維度的競爭。中國制造業企業要積極擁抱數字化技術,不斷轉型升級,才能贏得高質量發展。”
鄭州市工信局傳來好消息,2022年,鄭州市堅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主攻方向,大力實施換道領跑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業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
其重要標志就是,去年全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占全市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2.5%,占比首次突破50%。這無疑是鄭州工業發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去年,我市出臺了“6+1”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政策,對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新一代人工智能、網絡安全、超硬材料、智能裝備、智能傳感器、5G等新興產業鏈,進行重點培育。
近年來,鄭州引進培育了新華三、科大訊飛、眾誠、山谷網安等一批企業和項目,培育了近千家新一代信息服務業企業,下一代信息網絡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編制出臺《鄭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150億元,力爭2025年達到300億元。
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大力實施制造強市、換道領跑戰略,推動新興產業搶灘高精尖技術,開發高性能新品,提升高能級群鏈,培育一批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
站在“新經濟”的浪潮之巔,鄭州將圍繞新興產業“謀篇布局”,鉚足發展后勁,釋放更大經濟能量。
鄭報全媒體記者 徐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