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劉佳圓 沈靜萍
(相關資料圖)
“家庭教育對于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傳承文明家風、構建和諧家庭具有重要的意義。”寧波市北侖區小港街道婦聯主席說。為推進家庭教育工作走深走實,日前,在寧波市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北侖區婦聯、北侖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小港街道婦聯聯合長山社區在海天文體中心舉行“小城大愛 向未來”家庭教育指導站成立儀式暨家長成長營開學第一課,來自學校、社區、家庭、企業及社會各界40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探索“全方位”家校社育人機制
為探索家、校、社教育有機結合的途徑和方法,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在北侖區婦聯的指導下,小港街道婦聯自5月份以來,多次組織召開由轄區內學校、社區、最美家庭等代表共同參加的座談會、研討會,盤活整合整個街道的教育資源,建立以街道家庭教育指導站為中心,以10所學校、13個社區的家長學校為基地,司法、文化站、關工委、法庭、成人學校等多個部門為支撐的“小城大愛.向未來”家校社共育圈。最美家聯盟、社會組織、企業、講師團等40多個志愿力量為補充的全方位“家校社”共育機制,共同做好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管理工作,提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專業化水平,開展家庭教育培訓、交流、研討會以及親子課堂、講師座談等公益活動。
在活動現場,來自家庭教育指導站、最美家聯盟、學校、社區、社會組織、企業單位的六方代表共同簽署共育書,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專業、科學的體系化服務,為家庭教育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讓良好的家庭教育滋養兒童健康成長。
打造“多領域”家校社共育品牌
“小城大愛.向未來”,小港街道婦聯本著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的形式著力開展家校社共育工作,“一社一品”構建家校社互動機制、形成協同育人良性循環。各社區結合自身特色,整合周邊學校、社會組織、企業、最美家庭等資源,構建多方位、全覆蓋共育聯盟,共同為孩子們的未來勾勒出精彩藍圖。如紅聯社區“葵花籽”沙龍課堂、“朝陽花”宣講團,傳播家庭美德,汲取好家風營養。“育夢成光,竺見成長”的竺山社區全力打造有精度、有溫度、有深度的家庭教育服務新陣地。推出“套餐組合”,著力打造“三課三師”共育品牌。高河塘社區則依托社區網格,示范引領,通過點單、活動、比賽的形式,盤活資源,形成教育合力,“育海拾貝”讓每個寶貝的成長之路都熠熠生輝。為了讓孩子強起來,讓家長強起來,長山社區開設了“蒙+萌”教育成長營,“智育童心,和美同行”使家校社達成教育共識,構建教育“新生態”。下邵片區利用區域優勢,融入非遺、農事體驗等開展獨具一格的“耕讀”教育……
“我媽是一位隨遷老人,平時除了接送孩子,就是在家看電視,很是無聊。自從竺山社區推出了‘超級祖輩’課堂后,他們祖孫倆就特別愛往社區跑,一會兒去觀察植物,一會去做志愿者,倆人的小秘密也變多了。今天現場這些活動,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市、區、街道領導為我們家庭和諧、孩子健康成長所做的努力。特別是家長成長營開學第一課何傳領老師的講課,讓我對孩子教育有了全新的理解,收獲頗多。只有家長跟著孩子共同成長,孩子才會健康向上,家庭才能和諧美滿!”一位家長說。
傳遞“多樣化”家校社教育能量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塊潤土,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是家校社共育的最關鍵環節。小港街道成立以全國、省、市區各級優秀家庭為成員的最美家聯盟,凝聚家庭正能量,切實發揮轄區內最美家庭的引領作用。自去年以來,打造一批以合興村、長山社區、小浹江社區為樣板的家風家訓名村落,不斷增大榜樣宣傳、展示的影響力。依托小港邵氏清風家風館、長山清風館、浹江風情館等展示館成立“家風家訓家教”家庭教育基地,組織孩子們參觀學習,聽志愿者講家風故事,通過一個個事跡,讓孩子們聽、看、學、講,感悟優良家風的向善力量,并通過他們傳遞給千家萬戶,營造良好教育氛圍。
“自2003年退休后,錢樹德爺爺老兩口一直居住在北侖區小港街道,早飯之后,他忙文化禮堂,她忙志愿服務,朝九晚五辛勞奔波,好像未曾退休一樣……”,兒童宣講團的五位小代表們,他們用自己的視角和聲音講述著小港街道全國級、省級、市級最美家庭的故事。“每戶家庭的故事雖然不一樣,但相同的都是在為我們傳遞正能量,促進社會和諧”,任麗莎小朋友說道,“張國琴奶奶家庭的故事讓我油然敬佩,她不僅自己獻過上百次的血,還帶著家人一起獻,他們獻的血拯救病人、拯救家庭,非常偉大,在張奶奶身上我看到了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我要向她學習”。
“家庭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多方支持、共同努力。成立家庭教育指導站,打造小港共育聯盟圈,表明了我們扎實做好這項工作的態度和決心。”小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說道,接下來,小港街道婦聯將以此為起點,持續探索家庭教育科學理念,拓展共育圈,打造更多特色共育品牌,用心灌溉、用愛呵護,讓小港的每一個社區、每一所學校都能成為孩子們茁壯成長的沃土,傳遞“小城大愛.向未來”的溫暖和信念。
“轉載請注明出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