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頁 >> 資訊 > > 正文

原報道 | 離開了皇城的SKP

2023-04-25 11:07:21 來源:觀點網

觀點網隨著消費需求的升級,傳統百貨因經營模式、場景打造過于單一與落后等因素,逐漸走向下坡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統計,2022年,限額以上零售業單位中的超市、便利店、專業店、專賣店零售額比上年分別增長3.0%、3.7%、3.5%、0.2%,而百貨店不增反降,減少了9.3%。

過去的一年,包括SM百貨天津店、重慶遠東百貨大都會店、重慶富安百貨等宣布閉店、停業,選擇減少或退出在這個市場的發展。

相比之下,一直以百貨商場自居的SKP卻是另一番光景。

據了解,成都SKP于去年12月20日正式開門迎客,最新消息顯示,武漢SKP也將于今年年中面世。

在三年疫情與消費信心下降的影響下,華聯集團不斷跑馬圈地,但走出北京的SKP能否保持較高的盈利水平?市場評價又是怎樣?

重奢的底氣

從北京到西安,再到成都……過去幾年,華聯SKP明顯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據了解,SKP是北京華聯集團旗下高端百貨業務線,第一個項目為北京SKP,坐落于大望路商圈,前身是2007年開業的新光天地。

彼時,這一項目由華聯集團與臺灣新光三越各持股50%,而后因合作雙方的分歧,項目由華聯集團獨立運營,并正式更名為“SKP”。

有人說,在吉小安的華聯商業王國里,SKP像一個神奇的存在,他僅僅依托一個項目,便能問鼎全國“店王”,甚至打敗英國百貨商場哈羅德百貨,躋身世界“頂流”。

也有人說,正是因為這一個項目的效益足夠大,過去十多年時間,吉小安始終偏安一隅,固守北京。

不過,從2016年開始,吉小安的思路似乎轉變了,華聯SKP邁出擴張的第一步。

同年年中,坊間有傳聞稱,SKP將進駐西安,不過這一消息并未得到華聯集團的回應。

直至翌年年初,該公司一條官博才坐實了SKP落地西安的消息。彼時華聯集團表示:“我們旗下紅標品牌SKP即將進駐古城西安,預計2018年開業。”

消息轟動了大半個商業圈,畢竟這是“店王”SKP第一個外拓項目,選址何地?體量多大?招商情況如何?盈利能力幾何?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至于消費者們,則更加關注“SKP何時才能來到我的城市”。

數據來源:企業官網、公開報道、觀點指數整理

西安僅僅是開始,有了走出去的想法之后,吉小安便迅速物色新項目,于2017年簽約了昆明,2019年簽約成都。

緊隨其后,新冠疫情來襲,正當各家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時候,華聯集團反其道而行之,不斷加碼與抄底,短短三年時間先后簽約貴陽、杭州、呼和浩特、武漢、三亞、廣州及合肥。

為何在首個項目開業十年之后,才進行擴張?

有分析人士認為,北京項目的成功,才讓華聯集團有了走出去的想法。

數據顯示,2011年北京SKP銷售額達到65億元,成為內地百貨單店銷售冠軍。此后12年,北京SKP坐穩了這一位置。

2020年,北京SKP以177億元的銷售額首次超過英國老牌百貨商場哈羅德,問鼎全球“店王”;2022年,銷售數據進一步達到239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報道、觀點指數整理

雖然市場對SKP的數據口徑存在質疑,稱“SKP的高銷售,是加上了汽車展位當中的車輛銷售數據得來的”。

不過,此前觀點新媒體采訪知名商業地產人士時,曾這樣回應:“不管是不是加上汽車銷售,一個項目一年做到一兩百億,即便去掉20億,還是跟第二名存在很大的差距。”

或許SKP的數據口徑與大多數購物中心存在一定差別,但在市場看來,北京SKP依舊是觀察重奢購物中心的首要樣本;而北京項目的成功,也讓SKP開始探索走出去的路徑。

除此之外,國內奢侈品銷售市場空間加大,或許才是其加速跑馬圈地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當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個人奢侈品消費群體,根據貝恩咨詢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亞洲居民個人奢侈品消費占全球個人奢侈品消費的比重為56%,其中中國居民貢獻33%的全球份額。

這得益于中國消費能力的提升,據了解,中國中產以上人群占比由2012年的71%提升到2022年的84%,其中富裕與上層中產占比進一步提升,為奢侈品消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數據來源:公開報告、觀點指數整理

另一方面,疫情之后,消費回流,中國境內奢侈品銷售規模增長。

有報告提到,全球奢侈品市場受疫情影響,消費規模萎縮,但2021年中國境內奢侈品市場延續了2020年高增長趨勢,實現近4710億元,整體規模較2019年近乎翻番。

不過,2022年中國奢侈品市場下滑10%,貝恩咨詢表示,2022年下滑僅是暫時受挫,中國奢侈品市場在2023年第一季度結束前將重歸正向發展,預計到2025年,中國消費者將成為全球奢侈品市場的主導。

顯然,對華聯集團而言,國內重奢市場的巨大空間給了擴張的勇氣,而北京SKP的成功則是走出去的底氣。

擴張的邏輯

當前國內重奢商場的大玩家,基本集中在恒隆集團、九龍倉、太古地產、華潤置地與華聯集團等港資和央國企之中。

這些頭部玩家們,疫情期間的發展思路大多相似,其中,華聯SKP于近三年接連簽約7家SKP,占總項目數量約六成;過往步子較慢的太古地產也加快了內地投資與布局,接連簽約西安、深圳、廣州、三亞……

從開業情況來看,疫情這三年,恒隆、太古里、SKP各開業一個商業項目,而華潤置地僅在2022年就開出武漢、福州、長沙、海口四家萬象城。

顯然,面對巨量的空間,以重奢為主要產品的商業地產商們紛紛加快了發展腳步,至于華聯集團的擴張,看似突如其來,實則順勢而為。

不過,無論是恒隆廣場還是IFS、太古里/太古匯以及萬象城,雖然擴張思路類似,但布局情況卻大不相同。

其中,恒隆廣場先從香港開始,以江浙滬一帶成為增量引擎,接著探索成渝地區,帶動西南消費市場。

太古地產則著重布局四大一線城市,同時關注成渝、三亞等市場;IFS內地布局則以幾個商業發展重點城市為主;萬象城的根據地在深圳,華潤于該地區布局兩個萬象城,其后華東、成渝、江浙、華南等地布局相對均勻。

數據來源:企業財報、企業官網、公開報道、觀點指數整理

對比之下,SKP的腳步暫時沒有延展至上海,從北京出發,首站選擇西安,隨后落子成都、武漢,此外還布局了杭州等城市。

從第一太平戴維斯發布的數據來看,此類城市商業指數較高,都是消費大城,重奢必爭之地,其中成都超越廣州位列第四,杭州、武漢、西安等均位列前十。

華聯集團選擇成都、武漢等城市,顯然是從營商環境、消費能力等方面做出的考量。

至于三亞的布局,雖該城市能級較低,但在海南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推動下,免稅購物店作為消費者購物目的地之一正在迅速崛起,三亞已經超越所有二三線及以下城市,成為國內最重要的奢侈品購物城市,而定位重奢的SKP自然不會錯過這一區域。

不過,有分析人士告訴觀點新媒體,布局這類熱點城市,意味著要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SKP要打造獨有特色才能突出重圍。

數據來源:第一太平戴維斯、觀點指數整理

除此之外,與其他幾家重奢玩家不同的是,SKP選擇了一部分“小眾城市”,比如合肥、貴陽、呼和浩特等。

“SKP布局此類城市,或許看中的是項目的稀缺性。”分析人士表示。

目前,合肥含重奢業態的商場僅合肥銀泰中心,奢侈品業態占比為11%,如若SKP成功開業,無疑能夠搶占大量的市場。

而貴陽首個奢侈品購物中心荔星中心于去年8月正式開業,同樣是一個較新的奢侈品消費市場,SKP的進駐將會形成優勢局面。

呼和浩特SKP是華聯集團首次進軍三線城市,項目計劃投資50億元,建筑面積達到50萬平方米,足見SKP對未來的三線城市市場十分看好。

分析人士表示,對奢侈品商場相對空白的城市來說,SKP的入局無疑能夠搶占先機,但此類城市對于重奢業態的承載能力如何,消費水平能否支撐SKP發展,同樣是考察的重點。

期待的壓力

或許吉小安有信心,SKP所到之處,總能打造新的商業核心區。但市場也不免質疑,SKP所選城市及布局邏輯,能否承載吉小安的期待?北京SKP的模式是否具備可復制性?能否繼續保持高盈利?

從近期開業的成都SKP來看,情況似乎并不及預期。

“地府廣場”、“像奧特萊斯”、“廣場舞演練場既視感”……開業不到4個月,社交媒體上對成都SKP的評價并不算高。

整體來看,網友們對成都SKP的評價大多集中在整體外觀設計。

其一因項目采用金屬、玻璃、灰石等重金屬風材質,整體散發出莊嚴與肅穆質感,疊加下沉式步入式廣場的設計,讓不少網友感覺項目遠遠看去像是一個遺址公園。

其二,網友還調侃稱,由于項目面積較大,整齊劃一的布局及統一的門頭設計,沒有特別的辨識度,看起來像奧特萊斯,消費者想要找到目標店鋪還存在一定難度。

作為華聯集團的第三個SKP項目,市場期待值早已拉滿,但成都SKP顯然還沒有再造神話。

至于業績表現方面,西安作為首家外拓的SKP,短短五年迅速占領區域第二的位置。

數據顯示,開業當年,西安SKP實現24億元銷售額,僅次于西安賽格國際購物中心。隨后幾年,始終保持亞軍寶座,且銷售迅速與第三名的銀泰百貨開元鐘樓店拉開差距。

數據來源:公開報道、觀點指數整理

相比之下,成都SKP壓力可謂不小。

其一,在SKP開業之前,成都商業格局主要呈現IFS、太古里、萬象城三足鼎立的局面。過去三年,上述三個項目穩居銷售額前三。

以2022年的銷售數據來看,成都IFS、成都太古里及成都萬象城分別實現80億元、80億元及54億元銷售額。

數據來源:公開報道、觀點指數整理

據成都本地媒體報道,成都SKP在今年1月總銷售約5億元,開局良好。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SKP同樣定位重奢,但選址成都高新區,屬于老城區與新城區的交接區域。相比之下,成都IFS和成都太古里均選址在繁華的春熙路商圈。

雖然SKP的選址能夠一定程度上避免競爭,但高新區畢竟商業氛圍不算濃厚,開業促銷過后,能否持續保持高增長,仍舊有一定難度。

除此之外,從引入品牌來看,官方披露數據顯示,該項目開業時已引入95家首店,其中零售占比79%。而為了與SKP抗衡,成都IFS在2022年引入了45家首店,成都太古里也引入34家首店。

不可否認,在新老商圈以及品牌炬陣的沖擊之下,華聯集團面臨的壓力并不小。

此前拿地之初,土地條件當中明確,項目建成運營后6年內銷售收入累計不低于300億元,也就是說,成都SKP未來每年銷售業績平均不能低于50億。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對成都SKP表示看好,畢竟無論是西安SKP或成都SKP,均采用北京項目的那一套打法。

首先,從消費目的來看,SKP采用的是百貨模式,與通常重奢購物中心不同,前者主打“好買”,而購物中心要求“好逛”,顯然SKP具有更強的消費目的性。

此外,直營模式和買手制所帶來的利潤,往往要比一般購物中心出租零售空間要更高一些。

對于走出北京的SKP,市場看法不一,不過相較于深耕十余年的北京項目而言,西安、成都項目只是剛剛起步,未來走勢如何,或許還不能蓋棺定論。

原報道 | 用事實說話,用客觀、深入的態度記錄和報道。

標簽:

上一篇:山西省兩部門發布責令山西汾西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雙柳煤礦停產整頓的通知 今日熱搜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