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頁 >> 資訊 > > 正文

谷雨至,濕氣大,按按身上的“祛濕開關”,除濕調脾,一身輕松

2023-04-22 15:15:23 來源:北京衛視養生堂

這3種食物是“祛濕高手”,隔三差五吃一次,濕氣全跑光!

谷雨,雨生百物,今天已經是春天的最后一個節氣谷雨了。


(資料圖片)

這段時間,明顯感覺到不僅天氣越來越悶熱,而且越來越潮濕,感覺人從里到外都黏糊糊的。

01

谷雨時節濕氣大

專家介紹,谷雨時節濕氣大,易出現脾胃虛弱之癥。中醫講“脾主水液代謝”,脾虛弱了就會導致水液代謝異常,形成濕邪。

外濕、內濕相互影響,就容易導致一系列的不適,比如早上起床后全身乏力、容易浮腫、身體困重、大便粘馬桶等等。而且有高血糖、高血脂等基礎病的人,更容易受濕邪侵襲。

可以先從舌象來判斷下您的脾濕是否嚴重?

? 正常人的舌象是呈淡紅色的,帶有薄白苔。

? 如果是輕度脾濕:苔薄膩,但還能看到原本舌頭的顏色。

? 如果是重度脾濕:苔黃厚膩,看不到原本舌苔的顏色。

如果您是屬于有濕氣的人,可以先試試食物中的三個“祛濕高手”!

02

祛濕三寶

薏米、茯苓、白扁豆

①薏米

說到祛濕,首當其沖的就是薏米,它是一種粗雜糧,不僅有祛濕、利水的功效,適量食用還有助于降低膽固醇。

《別錄》記載到,薏米可以“利腸胃,消水腫”,直接用生薏米煮水喝,或者把薏米磨成粉泡水,都可以達到清熱利水的效果。

但生薏米偏寒,脾虛的人可以換成偏溫和的炒薏米。

炒薏米的做法 : 薏米洗凈晾干后,放入鍋中不停小火翻炒,炒制大約半個小時,變成金黃色即可。

②茯苓

俗話說,“一兩茯苓一兩金”,茯苓不僅可以健脾利濕,還具有安神寧心、美容養顏的功效。

在祛濕方面,它既能利水滲濕以治“標”,還能健脾以治“本”,而且它性質平和,脾虛的人也可以用。

薏米和茯苓可以搭配在一起,做一碗健脾祛濕漿。

食材:生薏米、茯苓、赤小豆、薄荷或紫蘇葉。

做法:將薏米、茯苓、赤小豆提前浸泡一夜,然后直接放入豆漿機打成豆漿,再將薄荷或紫蘇葉切碎撒在豆漿上即可。

③白扁豆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的趙海濱副院長介紹,白扁豆有“祛濕第一豆”之稱,主要歸脾經,具有健脾化濕的功效。

《本草綱目》也記載到,“白扁豆性溫平,脾之谷也,止泄瀉,暖脾胃”。

但是咱們平時吃的豆角里的白扁豆祛濕的功效比較弱,可以買藥用的干制的白扁豆,它的祛濕功效更強。

另外,也要少吃一些生濕的食物,比如甜食、油膩的食物、生冷的食物等等。

03

祛濕開關

水分穴、陰陵泉穴

除了飲食上的調理,還可以在家通過按摩穴位來祛除濕氣。

①水分穴

水分穴位于肚臍上方大約一個拇指寬度的位置,通過按摩可以起到通調水道的作用。

四指并攏放在肚臍上方,用振顫的方式按摩,堅持30~60秒。

②陰陵泉穴

陰陵泉穴位于小腿迎面骨內側,從下往上推,拐彎的下面凹陷處就是,可以起到健脾化濕的作用。

可以從三陰交(足內踝尖上3寸)沿著小腿內側一直點揉到陰陵泉穴,每天10~20次。

標簽:

上一篇:天降美食好句(天降美食好句摘抄)|全球快播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