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卓婕):正是江南春好時。漫步在青山綠水間,浙派民居鱗次櫛比,一灣江水清澈見底。這里便是位于浙西金衢盆地的衢州市龍游縣。
浙江是中國美麗鄉村首創地。2003年,浙江省率先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二十年久久為功,“千萬工程”深刻改變了浙江鄉村面貌,萬千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畫卷在之江大地上徐徐鋪展。
近年來,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深化“千萬工程”建設,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連續8年被評為浙江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優秀單位,躋身浙江省第一批新時代美麗鄉村示范縣。
(相關資料圖)
團石村:因水而興蹚出鄉村旅游新路
漫步在龍游縣小南海鎮團石村,周邊花草掩映、江水盈盈,美麗的村舍宛如桃源。
2019年以前,這里還是一個面貌不佳的“落后村”。近年來,當地以“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建設為契機,緊緊抓住“生態宜居”“特色產業”“文旅融合”的發展趨勢,讓團石村迎來了華麗蝶變。
團石村因水而美、因水而興。一條沿江公路,吸引了全國“摩友”前來馳騁、打卡,帶動村里的民宿、農家樂發展壯大。一旁靜靜流淌的衢江,則被開業不久的水上運動俱樂部“攪動”,快艇、沖浪、水上表演……“水經濟”為村民的就業和收入帶來新增量。“水上運動項目和村集體簽訂了共富協議,每年將營業額的5%作為村集體分紅,保底10萬元,還能為村民提供工作崗位。旺季有活動時,村里一天就有五六萬客流量。”小南海鎮黨委副書記陳建偉介紹。
背靠衢江,團石村大力發展特色“水經濟”。(央視網記者 王卓婕攝)
村集體經濟的提升,帶動了更多便民利民基礎設施的建設,村集體、老百姓開始享受發展紅利。南孔書屋、鄉村親子小屋、村民健康之家、共享食堂等新設施陸續落地。“共享食堂對村里90歲以上老人免費開放,80歲以上老人只需2元。”小南海鎮團石村黨支部書記汪春茂說道。
浦山村:美麗環境帶來美麗經濟
在龍游縣詹家鎮浦山村,只見一棟棟七彩斑斕的民居在綠蔭中分外顯眼,漫步其中宛如置身童話世界。
浦山村是龍游縣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村之一,畬族占全村總人口的65%。近年來,村莊以環境整治為起點,通過關停大型生豬養殖場、拆除農村違建、改造農房墻體立面,讓浦山村走上發展新路。
通過系列改造,浦山村被評為浙江省3A景區村莊。(央視網記者 王卓婕攝)
美麗環境帶動美麗經濟。不少企業瞄準浦山村濃濃的畬鄉味和美麗的村莊環境,與村集體合作,將村莊內的12幢閑置農房打造成親子研學基地,將養殖污染整治工作保留下來的豬舍改造成精品民宿和餐廳。
多項產業的發展,讓村集體收入實現了翻番。“2018年村集體收入只有十來萬元,但是去年我們村達到了110萬元左右。現在村里空氣變好了,鄰里矛盾減少了,村民的幸福感進一步增強。”浦山村黨支部委員鐘銘告訴記者。
溪口鎮:以未來鄉村解碼共富之鑰
位于靈山江畔的溪口,是一座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古鎮。立足于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溪口鎮將老街內的老郵局、黃氏民居、文薈堂和沿街商鋪等古建打造為集商旅景區、產業平臺、新生活方式為一體的鄉村振興綜合體。在溪口老街,前來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
修繕后的溪口老街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央視網記者 王卓婕攝)
和老街不同,溪口未來鄉村的改造追求的則是“未來”。溪口未來鄉村建于上世紀80年代享有盛名的溪口黃鐵礦區。在保留黃鐵礦原工業風貌的基礎上,融入了創客、康養、休閑娛樂等多個元素,讓原本失落的礦區煥發出新活力。
在溪口未來鄉村,餐飲、借閱圖書等都可以刷臉完成;智慧球場設備在居民打球時抓拍精彩瞬間,可以第一時間發朋友圈曬圖;社區的“鄰里盒子”可以實現無人辦事,還能借助智能設備連線工作人員解決糾紛;公社食堂、共享禮堂、共享辦公等新設施的落地,也給村民帶來了實打實的福利。
從農房到民宿,從田園到公園,從村莊到景區,從美麗鄉村到美麗中國……這些鄉村的蝶變之路正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共同富裕帶來更多有益啟示。
來源 央視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