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抗中俄高超音速導彈?在五角大樓的心目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發現問題。4 月 2 日,隨著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 公司)的獵鷹 9 號火箭成功升空,為中俄高超音速導彈量身訂制的美軍新一代天基預警系統正式開建了。
4 月 2 日,獵鷹 9 號火箭攜帶 " 神秘載荷 " 升空
這是由數百顆小型衛星星座組成的超級天基監視系統。
【資料圖】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 2 日稱, SpaceX 公司當天為美軍太空發展局發射了首批 10 顆導彈跟蹤和通信衛星。" 應美國軍方要求,SpaceX 公司沒有提供這些衛星進入軌道的現場視頻 "。此外,美軍沒有發布相關衛星的大小或質量等信息,也沒有像以往那樣發布這些衛星在制造和測試過程中的照片。
雖然美軍搞得很神秘,但外界早已經從公開信息中獲得了這些衛星的主要用途——其中兩顆由 SpaceX 制造的 " 追蹤層導彈追蹤感測衛星 " 用于探測和跟蹤飛行中的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導彈,另外 8 顆 " 運輸層數據中繼衛星 " 則使用光學鏈路將數據從天基傳感器傳輸到地面接收站。按照美軍設想,帶有紅外傳感器的探測衛星用于探測和跟蹤飛行中的導彈,數據中繼衛星具備低軌星間激光通信鏈路傳輸能力,具有傳輸速率高、抗干擾能力強、通信延遲低等特點,負責將數據直接傳輸給美軍及盟友的反導防御系統,協助擊落敵方導彈。
眾所周知,當前美軍反導作戰的思路是首先部署在太空的預警衛星,利用先進的紅外傳感器第一時間察覺全球任何地點的導彈點火信息,然后通過部署在各地的陸基預警雷達進行探測和分析彈道,并引導反導系統實施攔截。但隨著中俄高超音速導彈的出現,美軍面臨的新問題是,這些新概念導彈可以在大氣層內高速飛行和機動,很難被傳統反導系統發現和攔截。例如 " 美軍當前部署的導彈預警衛星星座——天基紅外系統更適合探測大型彈道導彈發射時產生的明亮熱成像,而高超音速導彈可在大氣層里穿行以躲避探測,天基紅外系統對后者相對暗淡的紅外特征不夠敏銳。"
如果無法及時發現中俄高超音速導彈,后續的攔截作戰就無從說起。為此美軍從 2020 年就開始打造新一代天基預警系統。按照五角大樓的設想,一旦對手的高超音速導彈發射,運行在高地球軌道的紅外預警衛星首先將發出警告。跟蹤衛星隨后捕捉到高超音速導彈在大氣中高速飛行時的紅外信號,開始計算高超音速導彈前進方向的軌跡并不斷更新,這些數據同時會傳遞給 " 傳輸層 " 衛星,后者將在 " 數百毫秒 " 內將信息傳遞到地面站,引導地面攔截系統作戰。
這次發射的 10 顆衛星主要部署在距離地面約 1000 公里的低地球軌道。美軍太空發展局首批一共訂購了 28 顆衛星,包括 8 顆 " 追蹤層導彈追蹤感測衛星 " 和 20 顆 " 運輸層數據中繼衛星 ",第二批次的 18 顆衛星將于今年 6 月升空。預計在今年下半年,美軍太空發展局聯合埃格林空軍基地作戰部隊將對這批衛星進行綜合評估,并計劃在印太地區軍演期間,讓美國海軍陸戰隊、太平洋艦隊進行實際測試,相關測試內容包括 " 低延遲數據連接、超視距瞄準、導彈警告和導彈跟蹤以及軌道跟蹤傳感器和地面傳感器之間的數據融合 "。
美國《太空新聞》網站稱,太空發展局去年已經訂購了 126 顆 " 運輸層數據中繼衛星 " 和 35 顆 " 跟蹤層衛星星座 "。它們的大規模發射計劃將于明年 9 月開始,并在接下來的 12 個月內保持每月一次的高頻次發射。報道強調,它們的成本相對低廉,平均每顆導彈跟蹤衛星的造價約 4000 萬美元,數據中繼衛星為 1500 萬美元。相比之下,五角大樓如今使用少量的大型衛星來執行關鍵的國家安全功能,如導彈預警、導航和通訊等,每顆衛星價值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
美軍認為,SpaceX 公司打造的 " 星鏈 " 互聯網衛星星座已經證明了由數千顆小衛星組成的衛星星座生存能力高于傳統的高價值大型衛星," 在面對同等對手的太空攻擊時,它們承受損失的能力更強 "。
不過老司機認為,專門為中俄高超音速導彈研制的美軍新一代天基預警系統規劃實在龐大,考慮到美軍近年來在新裝備研制領域習慣性的成本超支和進度拖延,這個需要持續多年的超級計劃未來能否實現,還很難說。另一方面,除了探測問題外,美軍在如何具體攔截高超音速導彈方面還有很多技術難題需要解決。因此更讓人懷疑的是,這個計劃會不會變成新時代 " 紙上談兵 " 的 " 星球大戰 " 項目?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