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頁 >> 資訊 > > 正文

“秒速五厘米”與弗洛伊德,童年創傷性體驗與臆癥患者

2023-04-03 20:12:49 來源:嗶哩嗶哩

《秒速五厘米》是新海誠的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部,正逢前日《鈴芽戶締》在院線上映,我也在淘寶買了一本《秒速五厘米》的原著小說,來回顧這一段非常簡單能理解,但也非常的困難的故事。

我只用了一天便讀完了整本小說,與之后的作品不同,這部小說是由新海誠委托他人根據自己的故事撰寫的小說,如果說電影是80%的故事內容,你拜讀了新海誠的原著小說之后就能獲得全部100%的情節與內容。與電影一開始從男主人公的視角開始描述不同,小說的前半部分(第一章)基本是以女主為第一視角展開描寫,特別是對于女主轉學來到男主所在的學校的情節,大大的補充了電影中的缺憾。而今天讓我們不去太多拘泥于作品中的細節,我想講述的,是貫穿這部作品的主旨,也是這部作品誕生最強大的社會外因與個人內因,從中我們得以窺探出早期新海誠電影所探討的主題與他所想要描繪的感情。

Rank 1 孤獨的遠野貴樹不會夢到弗洛伊勒


(資料圖片)

創傷型的體驗——

“我有一種強烈的自卑感,但卻是一股無聊的自卑感,無法在他人面前坦然說明自己的出生地就是其中之一”(選自原文)

無數次的轉校,是我們兩位主角共同的童年創傷,在兩人相遇之前,不用提什么朋友了,每至一處新地方,不遭到班里其他同學的欺凌,已經是難得之事。看似無所謂的傷害卻在女主那么小的年紀,就達成了一種近乎于PTSD的效果,以至于在講臺上完全的說不出話來,雙腳冰冷,“每一刻都充斥著一種抽筋般的嘔吐感”。男主此時的一句“沒關系,別緊張”好似沙漠中一個干渴的旅人遇到了一株蘆薈,女主在這句話中瘋狂的汲取能量,直至20年后。

兩個殊途同歸的失落者此時終于可以在一起抱團取暖了,但故事的結局我相信大家都明白,一輛延誤的電車,一顆雪中的櫻花樹,兩封未交出的信,如果說在此之前兩人的童年創傷僅僅是迷茫與敵意周圍的人與人際關系,而之后兩人的創傷,隨著年齡的增大逐漸變成了那種絕望感與丟失的關系。這一點與前幾日上映的《鈴芽戶締》中鈴芽的處境頗為相似——鈴芽在地震災難后封閉了自己的記憶,永遠的停留在了3.11的那一天,而《秒速五厘米》的男主貴樹,女主明里一個人永遠停留在了被大雪密布而暫停的電車上,一個人被停留在了那永遠在等待重要之人的候車室里。而隨后在現實中發生的櫻花樹的的一吻,抑或是谷倉中的一夜,在創傷性的經歷下被刻意的掩埋了,它或許存在抑或是它肯定存在,但隨后對于這段情感所發生的追逐與撕扯,在自我與自我之間進行的二次戕害,難道不是傷口上最重的那道裂縫嗎?

正如《秒速五厘米》標題所言,櫻花的落下速度是一秒5厘米,脫引車以每5km的速度前行,發一條短信能讓遠在這個國家另一端的人在一秒后收到,但心與心直接的距離似乎并不是書信或短信所能衡量的,我喜歡書中的翻譯之于電影的翻譯“櫻花下落的速度依舊的秒速5厘米,而即使我們之間通過上千條短信,我們之間的距離也不會拉近一厘米”

貴樹來到種子島后時常做一個夢:

綠色的山丘,藍色的天空下有白色的云彩,而云彩之下有兩只飛翔的小鳥,自己的身旁是一位姑娘,可是但憑貴樹怎么看也沒有能看清女孩的正臉。此時,太陽升起來了,壓倒性的光輝覆蓋了整個蒼白色的星球,眼前的一切被光芒給填滿,瞬間,眼前出現了一道完美的幻日環。

弗洛伊勒的理論將夢境分為顯夢與隱夢兩種,刨除我們討論的確切來說是一部基于想象的文化作品這一點不談,簡單來說,弗洛伊德認為:夢是一種現實中實現不了的,受到壓抑的愿望的滿足,而夢境這種東西之所以有觀察的意義在于你其實這一輩子所做的只有一個夢,所有的夢境奇怪的,以不同的形式的出現,都是對于你所受到的,創傷性的東西的反饋,夢境中我們時常遇到一個大他者,也許此人只是你初中時期一個根本無多少交集的同學,或者是你所一直敬畏的對象,在此之中由大他者對你所進行言說,也許是毫無根據的贊賞你,也或者是逼迫你進行你所最為害怕的行為,whatever,在這里我們引入弗洛伊勒婦孺皆知的“冰川理論”人的本身分為“本我”“自我”“超我”三個部分,本我完完全全的埋藏在潛意識中,不受主觀控制,而超我則是人對于道德的良知,是人作為人高尚的一面,但正因為如此,人常常壓抑自己的超我,使自己感到痛苦,而自我則是為什么感到痛苦的原因,因為自我正好處在本我與超我之間,所以人會在面臨道德拷問的時候感到來自“自我”的痛苦。

貴樹就面臨著夢境所帶來的痛苦,前面已經說到:完全封閉的內心讓他發著一條條沒有收件人的短信,正如我們之前所說,與其將這一行為看作是對于明里的彌補,更像是對于自己內心的封閉與對于過往感情的追憶,而在與女二花苗的相處中,他一次次的做著那個夢,夢境中他甚至希望那個女孩的臉就是花苗的臉,來映射這個可愛并且善良的花苗姑娘,貴樹對其的感情絕對是喜愛,但很可惜,火箭的升空帶走了貴樹,他最終還是選擇不將明里投射到花苗身上,當他最終看清了那個女孩的臉,小說中這樣描述:

“你是誰……

我不知道。”

那是必然的,面對花苗的告白,貴樹早有預感,他已經做出了這個選擇,無數重復的夢境,沒有面龐的少女,貴樹的感情通過夢境,隨著升空的火箭,正以每時速7.9km/s逃離這個地球。

讓我們把視角拉回現實,弗洛伊德認為:你所作的每一個夢都是你所抱有的愿望的展現,但也無法逾越夢中的大他者這一關,人是不會對自己說謊的——起碼在夢境中是這樣。

RANK2 偉大的太空監視器飛出了貴樹的房間

長大后的貴樹儼然是一個精神病患者。

這里指的精神病是狹義上所理解的精神病,他患有自己可能也不了解的癔癥,用工作來麻痹自己的神經,最好玩的是交上了一個如此特別的女朋友:原文中如此描述“當那位女生第一次進入他的視野,他的心中立馬刮起一場龍卷風。”而在一個月的時間里,他們猶如暴風雨版熱烈的渴求著對方,然后猶如計算過一樣,在一個月后他們的感情突然變成了憎惡。在之后的兩個月內,貴樹基本完全掌握了如何傷透人心的各種技巧。工作中的貴樹陷入了一種癲狂的狀態,與其說是工作,貴樹反而將其看作是人生的目標或者是最重要的東西,短短三年時間過去,當貴樹察覺到時他已經是公司內部技能最高的人才。就在此時,一位名叫水野里紗的女人出現在了貴樹的生活中。

這份關系持續到兩年之久時貴樹在一次聊天中終于窺探出了水野里紗的創傷——水野里紗的哥哥在初二時從車站的月臺一躍而下。貴樹對此無能為力,他連自己的困境都無法了解,怎么可能能解決他人的難題呢?貴樹需要的是一份安慰或者是一顆火種,但當了解到水野里紗身上的甚至比自己還要沉重的創傷,貴樹已經在那一刻選擇放棄了水野,而這時留給貴樹的,只剩下公司中最為沉重的工作,而當沉重的工作終于壓的貴樹喘不上氣之時,貴樹選擇了向領導申請完全改變項目的方向以讓自己得以解脫,這個隱喻可能也是為什么貴樹最終能夠從長達20多年的感情中解脫出去。也許是水野里紗所帶來的治愈,也可能是貴樹潛意識里放棄了水野這根稻草,最終項目完成,貴樹也終于離職,漫畫中有一個小說版沒有的情節,非常的耐人尋味——終于貴樹想要帶著里紗去看看自己年少時曾經待過的地方,當電車到達了那曾經貴樹與明里相見的那個月臺時,里紗下車了,而直到門關上的那一刻,貴樹終于沒有動身,他的內心還是無法跨越這個電車月臺,里紗被一個人留在了岸上。就此里紗也清楚了,兩人的距離就是互發一千條短信也無法靠近一厘米,貴樹夢中的那個人的面孔肯定不是自己。

漫畫將水野里紗的形象畫的非常近似于長大后的明里,這也許是為什么貴樹選擇與她交往,與花苗的感情不同,長大后的貴樹不再像中學時那樣通過發沒有收件人的郵件來排解感情,這個時候的貴樹內心其實是迷惘的,長大后的貴樹選擇自己去尋找拯救自己的稻草,當辭去了工作失去了女友的貴樹走在大街上,心情確實無比的放松,甚至他看到了便利店,想起了學生時代了同學們無所事事時經常圍繞在食堂旁邊,便利店儼然就是成年人社會的食堂。貴樹穿越時間回到學生時代跨入了便利店,立馬被貨架上的一本雜志所吸引,標題上寫有“宇宙探查機艾利什終于邁步飛向太陽系外”,這是1999年貴樹與花苗在種子島看到的升空的火箭,在2007年飛到了太陽系外。途中的火箭不會遇到一個氫原子,1999年的貴樹做的夢,夢中的女孩至今沒有面孔,2007年的貴樹,夢中的女孩的面孔究竟是誰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已經不再做這個夢。終于,偉大的太空監視器飛出了貴樹的房間。

RANK 3 原來秒速五厘米是happy ending

長大后的明里顯然與貴樹相反,這也許是眾多正常人的道路吧,似乎明里并沒有貴樹那樣的創傷。遇到貴樹前的明里怯弱含蓄又渺小,長大后的明里顯得與一個正常的社會人沒有什么兩樣。“沒關系,別緊張”,這六個字是明里從貴樹身上獲取的最大財富,而再過一個月明里就要結婚了。

踏上曾走過無數遍的兒時的路,風景雖是一樣的風景,但也是不同的風景,明里從家中翻出了那封未能交給那個人的信。明里決定要把一些東西還回去。

接下來就是電影開頭那一幕與電影結局時的那一幕了,兩人在櫻花樹下的鐵軌擦肩而過,但仿佛有心靈感應一般,貴樹回頭望去,此時一輛高速駛來的電車如兒時一般擋住了兩人的視線,一輛電車駛去過后如無縫銜接一般又一輛電車從對向的鐵桿遮擋過來,這是始料未及的,當終于擁有完全的視線后,貴樹發現只有他一個人在鐵軌處靜靜等待。這是個最好的結局。貴樹自己也明白。兒時的創傷終于在此刻得到了現實的答復,明里將那句話原封不動的還給了貴樹“沒關系,別緊張”。

漫畫的結局長大后的花苗成為了一名職業沖浪員,但她仍然忘不了貴樹,在拒絕了另一名男沖浪員的表白后,花苗聽從姐姐的建議來到東京,在這個巨大的城市中尋找貴樹,花苗通過一些小小的線索找到了貴樹的家附近,但是還是找不到他,就坐在公園長椅上休息,打算放棄的時候,突然看到貴樹在旁邊.....至此,整個故事告一段落。漫畫所描繪的可能是這個故事的另一個結局,如果明里或者貴樹選擇了花苗的做法。花苗是一個勇敢的女孩,她雖然迷惘于自己的進路,但她最終下定決心將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

《秒速五厘米》的故事就此告一段落,這個故事非常的簡單,畢竟電影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長,早期的新海誠無論是40多分鐘的《言葉之庭》還是《秒速五厘米》都有相當一部分的acg擁躉,這也是新海誠喜歡通過一些意象類似雨或者是計量化的時間來描寫人與人之間的情緒。在這一點上新海誠稱得上大師一詞,后期的新海誠從《你的名字》開始風格逐漸轉向商業片,但依然有不錯的質量,我對于商業片的新海誠看法也并不是完全的抵觸或者拒絕,相反來說,我很欣賞他在《鈴芽戶締》中所想要向全世界觀眾展現的刨除商業片以外的東西,希望誠哥能繼續進步,也希望所有的像早期新海誠一樣有著藝術追求和夢想的動畫導演能夠多多涌現,我還是希望這個時代是一個以內容來決定口碑的環境。真正愿意腳踏實地扎根深處的內容制作者無論什么時代都值得我們觀眾向其脫帽致敬!

文章的最后向大家附上寫在《秒速五厘米》小說最后的,兩封未能交給對方的信件。明里不交給男主的理由,在于經歷了櫻花樹下的一吻后她認為信件中的描述都是不充分的以至于將那個場景低劣化的存在,花苗即將與貴樹表白時,貴樹抗拒的內心也將這份情感歸于“即將”化為低劣的存在,現在看來如果兩份感情能夠交遞出去是否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3/4/3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