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一直以來,國內銀行、券商、基金行業的薪酬待遇就處于全行業的偏高水平。Choice數據顯示,2021年上市券商中,有29家券商人均薪酬超過50萬元。排名第一的是中金公司,人均薪酬116.42萬元,也是唯一一家員工平均年薪超百萬的券商,中信證券和華泰證券緊隨其后,人均薪酬分別為94.7萬元、88.57萬元。由此可見券商行業確實是一個很賺錢的行業。
但從2022年起,隨著國際大投行暴雷、裁人、降薪消息不斷,國內證券行業降薪的傳聞也一直風聲鶴唳。社交媒體上,有博主相繼爆出,券商差旅標準降級,國內Top 1券商MD級別以后都不能坐公務艙等消息,券商降薪傳聞波瀾再起。
近日,隨著A股上市券商陸續公布年報,2022年券商行業普遍降薪的現象也暴露出來。目前來看,招商證券、國投資本、信達證券、方正證券等公司人工成本均有下降。按照“本期工資總額=期末應付職工薪酬-期初應付職工薪酬+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的口徑計算,2022年度招商證券員工薪酬總額57.89億元,人均薪酬為46.36萬元,相比較于2021年同期的68.96萬元,同比下降32%,即人均薪酬普降23萬元。
2022年度信達證券業務及管理費減少3.63 億元,同比下降15.68%,公司表示主要因職工薪酬減少所致。根據測算,信達證券擁有近2700名員工,2022年度員工薪酬總額為10.44億元,人均薪酬38.63萬元,相比2021年同期的58.49萬元,下降近34%。
國投資本,方正證券員工薪酬也略有下降,根據測算,2022年,國投資本人均薪酬為50.74萬元,相比2021年的60.41萬元,下降了近10萬元;方正證券人均薪酬46.60萬元,而2021年同期為47.09萬元。
事實上,券商行業“降薪”已是大勢所趨。近年來,監管層一直在積極引導,加強券商薪酬管理,并將高管薪酬納入文化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去年8月,財政部就曾發布對國有金融行業的“限薪令”,對金融企業高管及重要崗位員工薪酬提出進一步要求,包括員工基本薪酬一般不高于薪酬總額的35%,績效薪酬的40%以上應當采取延期支付方式,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等政策。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僅為10.68萬元。相較之下,券商行業即便是降薪30%至50%,仍然還是高薪行業。(思維財經出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