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第十一屆世界豬業博覽會在長沙開幕,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公使銜農業參贊羅勃特·漢森致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王義正 長沙報道
“第一次來長沙,很喜歡,也很開心,這里的食物很辣,我很喜歡吃辣。”這是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公使銜農業參贊羅勃特·漢森對長沙的印象。
3月23日,第十一屆世界豬業博覽會在長沙開幕,該展會還有另一個叫法,李曼中國養豬大會暨世界豬業博覽會,是中國養豬業規模最大、最有影響力的活動之一。本屆展會是由美國明尼康蘇達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世信國際會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世信朗普國際展覽(北京)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參觀者打卡拍照。
現場,不但有牧原、溫氏、雙匯、華揚動保、博日科技等一批國內的知名企業,還有勃林格殷格翰、碩騰、法國詩華、默沙東、韓國邁迪安、美國聯合、PIC、BPA、因特希特、Cooperl、英聯普美欣等一大批外國豬業企業。
據主辦方介紹,全球超1000家與養豬業相關的企業同臺競艷。聚焦中國,為世界養豬業提供科學為本的解決方案。
首次設立美國館,希望擴大與中國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歷屆展會不乏美國豬業企業的身影,但這次美國方面一次組織了美國館,和養豬關系密切的三個重要的美國協會,美國國家種豬等級協會(NSR)、美國谷物協會(USGC)和美國大豆出口委員會(USSEC)都參加了美國館。期間,還會舉辦“美國專場:美國種豬育種及動物飼料原料研討會”等活動。
為何美方如此重視中美在養豬領域的合作,反而升級了參展規格?
羅勃特·漢森告訴記者:“美國駐華大使館農業貿易處在過去幾年中一直與組委會密切合作,但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展會上組織美國館。和養豬關系密切的三個重要的美國協會,都參加了美國館。他們代表了大量的美國公司和生產商,并與中國各地成千上萬的客戶建立了聯系。我們希望美通過此次展會建立和擴大業務關系。”
保持雙邊農業貿易關系將使兩國受益
中國是一個農耕文明起源的國家,農業在中國有著極為重要、極為特殊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尤其是當下中國提出了“農業強國戰略”,中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之路越走越快、越走越穩。
“我們認為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關系特別重要,實際上在過去幾十年,美國對于中國農業的發展始終關注,也有過很多成功的合作,大家一直在一起努力。”羅勃特·漢森對說。
隨著中國的發展,當前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美國館”展區。
那么,中國和美國如何從長期、堅實、欣欣向榮的雙邊農業貿易關系中受益?
羅勃特·漢森:“美國和中國之間密切的雙邊農業貿易關系將使兩國受益。密切的雙邊貿易關系可以使中國消費者更容易獲得美國的高質量農產品,并在美國生產商與重要的中國伙伴之間建立長久的商業聯系。”
“美國館”展區的另一側。
中國的養豬業、飼料業潛力巨大
豬糧安天下。
近年來,隨著中國對糧食安全重視力度不斷加強,即便是在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下,中國養豬業依然獲得了較快發展。
以“魚米之鄉”湖南為例,2022年全省出欄生豬6248萬頭,豬肉產量458萬噸,創近年新高,外調折合生豬800萬頭以上。
而產業規模的增長,則意味著更加龐大的種豬和飼料市場。
在本次展會上,美國方面將舉辦“美國專場:美國種豬育種及動物飼料原料研討會”,美國國家種豬登記協會、美國謝福種豬基因公司、美國谷物協會、美國大豆出口協會的相關負責人、專家將進行主題分享。
“我們認為中國農業發展的一些重要領域,比如養豬業、飼料業未來很有潛力,美國也十分關注。”羅勃特·漢森說,美國方面這次參展的美國種豬登記協會、美國谷物協會、美國大豆出口協會都是與養豬和飼料行業息息相關的,這也是他們為什么參展的原因。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