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資料圖】
近日有消息稱,國美零售旗下北京大中電器門店關停、注銷的比例已達六成。同時,大中電器、國美電器均在加速線下門店的關停。
2月27日,國美電器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證實:“目前旗下實體門店正在調整,實體門店經營模式將從自營模式轉向保留部分自營、加盟為主的模式。”
國美電器高級副總裁李俊濤近日表示,2023年國美將繼續精簡自營實體店,保留300余家主力自營門店。
國美系陷入資金流動危機之后,便開啟了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一方面通過債務資本化緩解償債壓力;另一方面通過回歸家電零售商、轉變實體門店運營模式、開啟全平臺直播等方式,在業務上聚焦,實現輕資產化并開拓新渠道自救。
目前,國美實體門店處于大規模收縮狀態。天眼查APP顯示,大中電器成立于1982年4月份,2007年被國美電器收編。不過,目前大中電器陷入多個法律糾紛之中。公司擁有的90余家分支機構中,已有近60家被注銷。
另外,杭州、上海等地的部分國美電器門店,也在近期出現關業或整修狀況。對于門店變化情況,國美零售2022年中期報告顯示,公司2022年上半年關閉門店562家,新開門店192家,凈減少門店370家,其中國美電器凈減少326家、永樂25家、大中電器12家、蜂星7家。另外,公司新退出60個城鎮。
對于關店原因,時任國美零售高級副總裁方巍曾公開表示,國美將關撤低效門店、拓展加盟門店,未來計劃關撤30%至35%低效自營店;對于非關聯或虧損業務,公司將采取剝離、出售或停止發展的措施。
實體零售是國美系的起家業務,隨著人工及房租成本高漲,實體門店受到電商、直播等渠道沖擊,部門經營處于虧損的門店也成為國美電器的包袱,國美系急需尋找新的方式來實現“輕裝上陣”。
通過對重資產實體門店的收縮來回籠資金,成為國美最直接的止損方式。從財報來看,國美零售仍在虧損之中。國美零售此前發布盈利警告稱,2022年前三季度累計銷售收入與上年同期相比將下滑約55%至60%,預計2022全年業績將較上年大幅下滑。隨后,國美零售又發布補充公告稱,預計2022全年虧損將較上年擴大35%至65%。
“關停整合線下低效的自營門店,是國美自救的重要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經營效率。”GKURC產經智庫首席分析師丁少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按照國美電器高層的最新說法,對實體門店調整的背后是國美電器對戰略的聚焦和業務模式的轉型。近日,國美電器董事長黃秀虹表示,國美新戰略是全面聚焦電器產品。未來,國美的布局將是線上線下并重,并盡快做到各占50%。同時,國美將在今年加碼直播賽道。李俊濤則稱,2023年國美將全面開放加盟業務,門店目標從現存的2407家拓展至超3200家門店。
據悉,自今年3月份開始,國美電器將打通外域平臺,建立新媒體賬號矩陣,并將與眾多MCN公司、網紅達人等展開深度合作。此外還將持續引入投資合伙模式,合作方包括業主物業、品牌商、店長、代理商以及推手等。
“通過加盟模式可以實現品牌和供應鏈資源的輸出,對企業而言資金占用不大,風險相對可控,并且在縮小自營門店后對其穩定整體銷售及支出規模有幫助。放開加盟業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國美維系與上游供應商的合作關系,確保經營的持續性。”丁少將說。
在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看來,國美目前仍處在降本增效階段,關停虧損門店有助于其緩解資金壓力。自營實體店對資金要求高、投入大且回報周期長,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也存在較大經營風險。“加盟模式有利于放大國美的品牌效應和供應鏈優勢,同時降低資金要求和經營壓力。但加盟模式也需要保證加盟商的收益,以及調整國美的管理方式,這對國美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國美電器目前對實體零售門店的收縮是鳴金收兵、還是以精兵簡政的方式實現重整旗鼓,尚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