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據朝中社2月19日報道,朝鮮于18日成功發射了洲際彈道導彈“火星-15”。
報道稱,本次發射訓練由朝鮮導彈總局指導,發射任務沒有事先通知,最終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相比朝鮮此前曝光的彈道導彈,火星”15導彈的體型更為龐大,彈頭投擲能力更強,技術水平相比“火星”14有了極大提高。不過在仔細觀察之后,可以發現“火星”15并未采用全新的技術,而是在“火星”14和KN-08/14(“火星”13)的基礎上,整合兩款導彈的技術優點發展而來,其氣動外形設計乃至彈體尺寸大小都與2015年閱兵亮相的KN-14導彈最為接近,而一級發動機的技術則來自于“火星”14導彈。
韓國國防部2017年12月1日在向國會國防委員會提交的資料中也確認“火星”15為新型洲際級彈道導彈。從飛行特征(最高飛行高度、速度、火箭分離)和外觀(第1和第2級火箭大小、9軸自行發射車)來看,該導彈為洲際彈道導彈(ICBM)級別。導彈飛行試驗成功,若按正常高度發射,導彈可飛行1.3萬千米以上,即射程覆蓋美國華盛頓。不過,該導彈是否實現重返大氣層、末端精確制導等還需進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