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頁 >> 資訊 > > 正文

每日快看:民營離場論又變了:改揚棄論了

2023-02-11 12:41:41 來源:香格里拉的雪

民營離場論是五年前的提法了,來自吳小平的一篇文章,大意是私有經濟已經完成了輔助公有經濟的使命,應該逐漸離場。

這個說法,并沒有得到政策與主流媒體的支持,因為,就算離場,那也不是一紙文件的事,會是一個相當長的經濟周期,明擺著民營的56789,以目前國企的能力,如此巨大的天洞,是沒有能力補天的。所以,離場論不利于民營這個大夜壺繼續為社會做貢獻,主流媒體對離場論持批評的態度。

最近,又有網紅教授儲殷提出了一個揚棄論。


(相關資料圖)

揚棄論與離場論有什么區別昵?

“揚棄”是一個富于哲學意味的概念,取自馬氏的經典理論。揚棄不同于拋棄,不是敵視,是發展階段的正向表述,但是,結局是一樣的,總之還是要你出局。原文為:“中國社會離開了民營經濟不行。不管是就業還是稅收,民企太重要了。但這個重要是工具意義上的,不是合法性上的。從哲學上來說,發展民營經濟,是將來揚棄民營經濟的必要過程。民營經濟是手段不是目的”。其實說的明白點,民營也就是一個比房地產更大的“夜壺”。

且不說這兩位的觀點是否正確,從現實的情況看,民營的確像個大夜壺。

前三十年國企走不下去了,數以千萬計的城市青年沒有工作崗位,通通上山下鄉,到農村自己養活自己去;民營經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如晨林中的菌菇,應運而生了。它完全是自發的,不存在要去輔助什么高大上的公有經濟,而是老百姓求生存的本能,一開始也就是倒個糧票,賣個雞蛋什么的,是鄧公給予了政策上的支持,解放思想,把經典理論的揚棄論擱置了起來,這就是思想解放的一種溫和的形式。

思想解放了,捆住的腿腳也就解放了,于是,開始了民營的闖字天下,闖出了今天的奇跡般的發展。

但是,近些年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形式上還是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也不斷強調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市場關系卻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國企改革以官本位的壟斷姿態進入市場,一開始是通過股市解決資金來源,又通過房地產獲得了巨大的土地轉讓金,從而開啟了長期性以投資拉動經濟的增長模式。

投資拉動經濟主要是國企擔綱,沒民企什么事,這就實現了理直氣壯發展大國企的政治目標,快速提高了國企在經濟總量中的權重。

在過去十年里,國企資產的每年平均增速超過民15%,目前已達259萬億;而民企業的生存空間受到壓縮,在節能、教培、金融方面受到限制,標志著對民間資本的一種約束,是一種強化國家資本主義的趨勢,我們習慣上稱之為舉國經濟。

這當然是一種趨勢。

問題是近些年經濟也開始有了問題,出現了下行趨勢,加之輿論上對民營的歧視,企業家一夜之間全變成了“資本家”,全國只剩下了兩個企業家,一是任正非,二是曹德旺;而任總的成功高度依賴美利堅的技術,所以他從不反美;老曹干脆把廠子搬到了美利堅,因為,那邊的稅率要比中國低得多,寧愿去給美利堅納稅。這恰好說明,中國經濟的成長是開放的結果,不是誰一句話就揚棄了。

全世界都是私有經濟,誰揚棄誰?

一個完全自我封閉的系統的確能自給自足,能活下去,但是,這種自我孤立必然退出世界經濟競爭的格局,被世界潮流所揚棄。

任總去年說,要把寒氣帶給每一個人,老曹說得更悲觀:”活下去是硬道理,死是死不了,就難受一點“。

現實又是什么情況?去年民營稅收占了59%,國企只有26%點多,外企貢獻了14%點多;而民企的利潤僅僅19000億,攤到4470萬家民企,月利不到4200元,遠遠比不上要干掉民營的網V們的收入;每天都有4萬家企業在倒閉,這樣的局面下,很多中小微企業已經實現了自我揚棄。

實際上,近十年民間資本早已經開始退潮,每年投資增速以兩位數下降,2021年第一次出現負值,但是,在總量上貢獻還是很大,占到總投資的60%;去年再次急速下滑,跌破了50%。

對應是中國經濟也進入了艱難之秋;投資、消費、外貿三駕馬車同時減速,那么,就算民營是個大夜壺,一時半會還是不能“揚棄”。

今年總算放開了,這對民營是一個好事,讓揚棄的時間窗口晚一點到來吧。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