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我第一次認識延邊是在書本里,老師說延邊位于中朝邊境,許多延邊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以身報國;第二次認識延邊是在游客的口中,朋友今年來延邊旅游后,夸贊這里旅游資源豐富;第三次認識延邊,就是這次自己親自看、親自體驗,才了解到延邊還有如此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8月14日,清華大學學子劉楚燾、胡棣欽、錢星宇跟隨延邊老兵們走進位于和龍市頭道鎮龍海村的柴世榮故居。劉楚燾說,這是令他十分難忘的一次紅色之旅。
左一胡棣欽、右二劉楚燾、右一錢星宇
劉楚燾、胡棣欽、錢星宇是清華大學致理書院2022級本科生,劉楚燾和胡棣欽是湖南人,錢星宇是湖北人。在延吉同窗的推薦下,三人于8月13日晚抵達延吉,準備開展暑期實踐調研,第一站他們就選擇到老兵之家參觀。老兵之家服務中心理事長、黨支部書記徐淑子得知后,邀請他們參加14日組織的活動,與老兵、烈屬們一同在尋訪革命足跡中感受紅色文化,接受紅色精神的洗禮。
參加活動的老兵平均年齡90歲以上,仍然精神矍鑠。一路上,老兵們中氣十足地唱著紅歌,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侃侃而談。“以前只在影視作品里看得到抗戰英雄,今天這些兵爺爺、兵奶奶在我們身邊,就像從電影中走入了生活。他們那樣的親切,同時還依舊保持著樸實、堅強的精神,這次旅行注定難忘。”劉楚燾說。
瞻仰抗聯將領柴世榮的雕像,走進英烈曾經生活的地方,聽著延邊“山山金達萊、村村烈士碑”的故事,劉楚燾、胡棣欽、錢星宇不時用相機和手機記錄著難忘的時刻,他們心中感慨萬千,不禁回憶起在延邊一路上的所見所聞。
“延邊讓我們感觸最深的,還有一路上看到的許許多多的烈士紀念碑。”他們說,除了自然景觀、民俗景觀,延邊的紅色文化景觀也是最不容錯過的。這是延邊各族兒女投身中華民族解放和建設事業的歷史體現,更是后人銘記歷史、賡續精神血脈的重要載體。接下來,他們還將繼續深入延邊各地的紅色文化景觀中實踐調研,并將調研成果和親友、同學分享,讓更多人和他們一樣,來延邊體驗一場難忘的紅色之旅。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 林茵 文/圖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