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一部手機,一雙運動鞋,這是龍井市安民街道文化社區惠民志愿服務隊隊長姜豪允日常“遛街”的必要裝備。“這棟樓的野廣告得清理了。”“這個死角的垃圾也該清清了。”……溜達一圈下來,姜豪允心里有了“一本賬”,接下來,他將陸續組織志愿者行動起來,一一解決。
姜豪允(右)為老人提供上門認證服務
“80后”的姜豪允有著兩個身份,一個是文化社區惠民志愿服務隊隊長,另一個是文化社區黨總支書記兼居委會主任。正所謂“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身為“一把手”的姜豪允就是那穿針引線之人。姜豪允說,社區工作繁雜瑣碎,如果光靠社區的20多個工作人員去完成所有工作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就需要吸引更多社會力量的加入。“社區志愿服務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連接機制,是連接社區與民眾,提升社區治理效能,共鑄社區文明的有效方式。”姜豪允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文化社區于2022年8月份成立了惠民志愿服務隊,并陸續吸引了愛心人士的加入,期間多次組織開展了環境衛生整治、植樹綠化、走訪慰問等活動,這些志愿服務不僅把關懷帶給了轄區居民,更傳遞了愛心,傳播了文明。
“文化社區老年人口比例超過了六成,多為空巢、獨居老人,所以他們便成為我們重點關注幫扶的對象。”在一次志愿服務走訪中,姜豪允了解到轄區內租住著一位70多歲的池阿邁,老人與患有精神障礙的兒子一起生活,經濟和精神壓力大。了解情況后,姜豪允主動當起了“辦事員”,不僅為老人的兒子申請了低保、辦理了殘疾證,還為其聯系了相關醫院住院治療。同時,他還幫助老人申請了廉租房,解決了老人的后顧之憂。“我還給老人下載了微信,讓她能夠視頻通話聯系到兒子,好讓她放心。”姜豪允說。
從2011年到2023年,12年來,姜豪允穿梭在社區的大街小巷,熟悉社區每一個角落,社區對他而言如同自己的家一般熟悉。期間,他主動當起助老攜幼、環境保護、糾紛調解等多項志愿服務,在志愿服務中升華自己,播灑文明。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 許艷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