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作家、文化評論家托爾斯滕·帕特貝格4月17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中國領導人近日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謀求人類進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該倡議與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一道,旨在構建一個全人類齊心協力謀求更大利益的世界。
西方所作所為與中國形成鮮明對比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章指出,應當聚焦全球文明倡議的積極意義,努力構建一個完全沒有或者幾乎沒有種族歧視和宗教沖突、資源公平分配的世界。我們可以共同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的世界秩序,將中國價值觀和傳統的精髓體現得淋漓盡致,并為世界其他地區樹立榜樣。
縱觀歷史,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因西方大國蒙受過苦難。從殖民主義到帝國主義,西方大國經常為了一己私利剝削和統治他國。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了200多年,人民承受了滅頂之災。伊朗遭到西方無數次的干預和干涉,包括1953年伊朗民選政府被推翻。俄羅斯遭受了西方大國帶來的苦難,特別是在冷戰時期。同樣令人發指的是西方觀察家和政客的反猶太主義思想。
南美洲長期遭到西方大國的干涉和剝削,其中尤以美國為甚。美國經常在南美洲扶持殘暴的獨裁者、支持政變,以維持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同樣的,非洲在數個世紀里遭到西方列強的殖民、剝削和奴役,引發了一系列的經濟和社會問題,這些問題一直持續到今天。
糾正這些歷史錯誤,是朝著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世界邁出的重要一步。
與西方大國的所作所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從不干涉別國內政。
世界大同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文章分析稱,西方應當承認給別國造成的傷害并采取措施加以改正,進而邁向一個所有國家和全體民眾都能獲得尊嚴與尊重的未來。西方應當采取的措施包括承認非西方文化與傳統的貢獻,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理解與合作。盡管存在多樣性,我們仍然可以通過攜手實現共同目標來創造一個人人都有成功機遇的世界。
事實上,對于數十億非西方人民而言,未來的全球文明意味著巨大的希望。這些非西方國家民眾帶來了豐富多樣的文化、傳統和宗教。伊斯蘭教、東正教、儒家思想、佛教、印度教和許多其他信仰體系都將在塑造人類未來方面發揮作用。
然而,對于長期占據世界主導地位的西方精英而言,這種前景或許是令人恐懼的。這些西方精英一想到自身的價值觀、信仰、發明、觀點和信念不再至高無上,不能享有與生俱來的特權,他們就不寒而栗,甚至可能產生強烈的仇外心理和虛無主義。
與美西方不同,中國致力于構建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多極世界秩序。通過學習借鑒西方和非西方的傳統經驗,我們可以博采眾長,促進創新,讓人類邁上新臺階。毫無疑問,文明是全人類共同創造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