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頁 >> 生活 > > 正文

6次捐獻“熊貓血”用愛心為生命護航

2023-03-21 08:43:26 來源:延邊晨報

“16年的從軍經歷,為黨和人民犧牲奉獻的精神早已深植我心。2006年,當我第一次得知自己是罕見的‘熊貓血’,可以挽救危重病人時,我的心情無比激動。從那以后,每當接到無償獻血的求助電話,我都會第一時刻響應號召,至今已經拯救6名病危患者……”日前,退役軍人張銘雷參加延吉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吉行軍”獻血活動中的一番發言,激勵了眾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張銘雷是一名山東小伙,也是一名退役軍人,現就職于延吉市人防辦。因為擁有罕見的A型Rh(D)陰性血,曾多次在部隊、軍校、國內各省獻血,并成功幫助多名病危患者擺脫病痛。如今,他更成了延邊州紅十字中心血站稀有血型的定期捐獻者,為穩定供應稀有血源提供了保障。

張銘雷第一次知道自己是“熊貓血”還是在2006年。那時,剛滿18歲的他正在延吉市服役。一次獻血過后,他收到了來自血站的一封信,告知他是罕見血型,并囑咐他這種血型稀有、珍貴,平時一定要注意保護好自己,避免在緊急情況時找不到相匹配的血型急救。

“既然我是稀有血型,那么一定有人會需要我。”張銘雷說。當得知自己屬于稀有血型時,他沒有選擇“隱瞞”,而是想到會幫助更多的人,充分發揮一名軍人的作用。

就這樣,主動捐獻稀有血型血液成了張銘雷16年來持之以恒的習慣。2008年,在考入西安一軍校后,他多次報名主動參與獻血;2010年,畢業后再次回到延吉,為了能夠定期獻血,他主動聯系了中心血站。讓罕見血型能在最需要的時候提供給病患,血站工作人員與他建立了長期聯系。

作為稀有血型,在小城市遇上相同血型者的概率較小,幾年都遇不上一個需要輸血的患者。而為了保證隨時隨地符合捐獻條件,張銘雷1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作息時間和生活習慣,先后在2014年和2022年多次接到血站求助,為病危患者緊急獻血。

2022年2月9日夜間,張銘雷突然接到了來自州中心血站無償獻血志愿者辦公室主任崔英姬的電話,稱一名A型Rh(D)陰性血的女性因重度缺鐵性貧血,生命危在旦夕,急需輸血治療。張銘雷立即答應獻血,次日一早便趕到中心血站,一次性捐獻了最大劑量400毫升的血液。

這次獻血過后,張銘雷竟和患者一家成了好友,當得知患者家庭正處于困頓后,他和妻子商量自掏腰包為其捐贈了1000元錢,為了不給對方增添心理負擔,還謊稱是由部隊捐的。這個善意的謊言,血站和被他救治的患者一家至今仍不知情。

通過深入了解,6次獻血挽救病危患者,只是張銘雷人生中小小的閃光點。因為身為軍人的他在部隊里也是一名優秀的戰士,曾榮獲三等功獎章、優秀士官、“四有”優秀士兵、先進個人等榮譽。在張銘雷的家中,大大小小的各類功勛羅列起來有20多個,而令他最為難忘的當屬2016年榮立的三等功。

2016年,龍井三合邊境遭受特大洪災,作為人民子弟兵,他服從部隊指令,和戰友駐扎在當地整整一個月,在大型器械無法深入的情況下,只能赤足徒手,將被洪水沖毀的泥濘家園,一點一點重建起來。

修復洪災過后的家園,讓張銘雷和戰友吃盡了苦頭,令他遺憾的是,還錯過了和妻子拍攝婚紗照。他說,當年妻子義無反顧地跟隨他來到延吉,原本二人決定在盛夏拍攝婚紗照,可沒想到突如其來的洪水打破了浪漫的計劃,二人只能將拍攝時間定在了寒冷的冬季,留下了無法彌補的遺憾。

雖然沒能和妻子在爛漫的季節拍上婚紗照,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讓他安心待在了災區,成為拯救受災家園和人民財產的“守護神”。

如今,張銘雷因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條件被安置到了延吉市人防辦工作。工作中,他非常低調,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自己多次獻血的經歷和在部隊獲得的各項榮譽。可是,通過在“吉行軍”獻血過程中的演講,他的事跡被同事發現,并得到了人防辦的大力宣傳。

談及未來,質樸的張銘雷沒有豪言壯語,表示要繼續以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勤勤懇懇,在生活上多多幫助他人,做個退伍不褪色的稱職老兵。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 許靜/文 徐大東/圖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