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魏橋創業集團深圳總部項目建設現場,只見4臺打樁機正在繁忙地作業,數輛工程車往來穿梭,30多名建設者正為支護樁施工做最后的收尾工作。
成立于上世紀80年代的魏橋集團,歷經4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一家全球型棉紡織業和鋁業生產企業。宏橋投資控股(深圳)有限公司公共事務部總經理郭曉鵬介紹,2021年魏橋集團與深圳市寶安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了宏橋深圳公司,開展地區總部運營管理、海外集群管理、大宗商品貿易等業務。
(相關資料圖)
嚴保施工質量關
記者在現場見到了正在檢查施工情況的宏橋深圳公司建設部總經理路國棟。他說:“項目緊挨海邊,地下水位高,地質情況比較惡劣。為防止地面塌陷,只能通過在項目外圍澆筑咬合支護樁形成止水帷幕防止滲水。”
路國棟告訴記者:“我們對每一根樁的施工深度、澆筑質量參數等都會嚴格把關、嚴格驗收。為加強項目管理,嚴格把關,我們與專業地產公司達成了代建管理協議,并在施工的每個階段邀請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施工場地中央,6名作業人員正在進行抗拔試驗。項目代建管理公司——深圳市誠則成房地產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黃永磊說:“為了驗證前期設計的可靠性與可行性,我們與寶安區住房和建設事務中心的檢測人員一起進行試樁試驗,模擬工程樁作業情況,并對其樣式、質量系列參數進行檢驗。”
“這個項目質量要求很高。”黃永磊每天上班第一件事便是工地巡查,檢查每一處施工細節,包括鋼筋焊接點是否夠、是否達到要求,并形成文件記錄,確保不出現安全隱患。
“在施工中,我們按照綠色建筑最高標準建設,通過建筑AI智慧大腦賦能大樓的運營管理,將其打造成集功能、智慧、綠色、藝術為一體的地標性項目。”路國棟表示,項目建成后,大樓將利用數字化運營平臺實現精細化、智慧化管理。同時,園區還將配備自助停車繳費等智慧園區管理系統。
高效的“深圳速度”
2021年跟隨公司扎根深圳后,郭曉鵬對“深圳速度”感受頗深:“在項目落地過程中,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深圳各級政府主動靠前解決難題、為企業發展殫精竭慮的服務意識。我們提交總部用地申請后,僅耗時8個月就競得用地,實現了‘當年遴選、當年掛牌、當年開工’。”
路國棟說,總部項目用地原為社會充電樁停車場,在土地清理掛牌后,由于地塊一直空著,還有部分社會車輛停放在此。去年8月初,為保障施工順利推進,寶安區新安街道組織了一次清理社會車輛的行動。當天正好下雨,街道黨工委書記協調城管、交通、街道辦等相關工作人員聯絡車主、挪移車輛,直至第二天凌晨1點多,將場地內200多輛社會車輛全部挪出。
“為加快推進總部項目建設,寶安區還專門成立了‘魏橋專班’,幫忙梳理相關行業政策,指導我們開展申報,并在集體戶辦理、人才房租賃等事項上為我們出謀劃策、排憂解難。截至目前,我們已成功申請到相關扶持資金1500萬元,申請到9套人才住房,為公司扎根深圳提振了信心,奠定了基礎。”郭曉鵬說。
“來了就是深圳人。”宏橋深圳公司財務負責人申志軍說,“2021年隨公司來到深圳后,我感覺這邊經濟很有活力,人們很有干勁,政府對于企業的扶持力度也很大。有了經濟活力,才能創造效益與價值。政府各部門為我們排憂解難,在就醫、就學等領域提供保姆式的服務。”
打造智能制造業集群
記者在宏橋深圳公司展廳看到了建設規劃沙盤,整棟大樓成V字形,遠看似一座風帆。站在窗邊向外遠眺,總部大樓施工現場不遠處便是大鏟灣碼頭。
“深圳總部將是集團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高端產業的橋頭堡和主陣地,因此大樓以‘灣區之帆’的形象進行建筑設計。”路國棟介紹,“未來公司計劃在此開設旗艦店,并規劃設計一個推廣自主紡織品牌以及鋁制藝術品的展廳。”
近年來,魏橋創業集團不斷加大鋁輕量化、鋁精深加工等產業的投入力度,大力發展綠色能源,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速新舊動能轉換。與此同時,深圳在2022年推出了培育壯大“20+8”產業集群的系列政策,確立了“工業立市”“制造業強市”的目標定位,寶安區也提出要建設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高地。
“這都與魏橋集團發展規劃不謀而合。雖然總部大樓還在建設中,但深圳各項業務已在推進中。”郭曉鵬說,2022年,金融保理等魏橋系產業已相繼落地深圳。在鋁輕量化、智能制造等領域,公司正在與深圳本土制造業企業洽談合作。
“深圳有非常好的人才與技術優勢。我們也將順應這一優勢,在深圳重點布局技術研發創新。”據郭曉鵬透露,魏橋計劃在深圳建設一流金屬材料學科,展開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創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