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何泠瑤 樓純
(相關資料圖)
前幾年,地產人剛開始觸網營銷,短視頻賣房還不太火熱,有人率先發現了財富密碼:在抖音吆喝賣房,就能大賺一筆。后來,越來越多地產人轉戰短視頻,想要分得一杯羹。
不過,地產經紀人紛紛做起短視頻,并非都得償所愿。有頭部賬號一年淘金千萬,也有很多不起眼的賬號,在底層掙扎,想要“成交”一套,都舉步維艱。
當下樓市下行,尤其是房產中介主攻的二手市場,更是行情黯淡。當“簽單如喝水”的火爆行情不再,越來越內卷的房產中介們,都開始拍起了小視頻,向手機前面可能存在的買房者推銷產品。
從出鏡到剪輯,從生澀到熟練。從房產中介,變成短視頻高手、新媒體達人。
但是,那些可能存在的購房者,會因為一條制作或精美或粗糙的短視頻買單嗎?當越來越多的房產中介人密集向短視頻平臺發起沖鋒,賣房還是一樁好生意嗎?
“內卷”的地產經紀人
開課、直播、情景劇
自從做了短視頻,喬大峰幾乎天天跑在路上,時不時要刷下賬號,看有沒有粉絲消息。
他習慣站在樓盤前講解,立個腳架,別個麥克風,出鏡主持人那一套,他已很嫻熟。偶爾還做個情景劇,和同事一唱一和,打趣搞怪。
兩年前,最早試水短視頻,他有些生澀。拿一塊小黑板,一支水筆,一條條房產政策、一個個重點學區列過去。但他發現,“課堂教學”的效果,沒有去現場講解好。
“你的一句想濱江,我就來到了江南。”每次第一句出鏡詞,他都要精心設計,要抓人眼球,要活潑生動,還要勾起客戶看房欲。
這幾年,他走遍了杭州的學區房、老破小,哪里性價比高,哪里配套好,他了如指掌。
“我做二手學區房的短視頻,這是小眾賽道,沒有別人在做,妥妥的藍海。”喬大峰對教育感興趣,一有空就研究中考政策、教育質量,杭城學校的升學率,他幾乎倒背如流。
喬大峰做了一年多,抖音粉絲1.5萬,拍攝、剪輯、運營,都是他一個人。做到這個成績,他有個秘訣:“你得不斷學習,做短視頻技巧很多,怎么取標題,怎么加標簽,讓別人一搜就搜到你。”
最近,他還做起直播,一口氣講兩小時。怎么選房、選校、辦貸款,他有問必答。最好的一次,有幾千個人觀看,結束后,有一百多人來咨詢,少的時候,也能拉幾十個新客。
但他還不滿意。雖然客戶咨詢不斷,但轉化率太低,這一百個人,他跟蹤下來,最后成交的只有一兩個。以后,他想做到五個、十個。
“做短視頻,是個不錯的獲客渠道,但投入了精力,后續怎么轉化,才是關鍵。”喬大峰也說,這幾年,二手房的行情不如從前,尤其是學區房,家長更審慎,選房、購房周期也更長。
“地產中介越來越卷,以前是卷門店,現在行情一般,很多門店關閉了,經紀人開始卷短視頻。”做房貸的銀行經理張萬里告訴記者,二手房是“廝殺”最激烈的,因為貸款難度大,房子老舊,現在供大于求。
的確,這一屆中介,卷得超乎想象。網上隨手一刷,點開爆款視頻,清一色是博眼球的內容。有新開盤的地方,中介就拍售樓處人擠人的場面,有人專拍二手豪宅,在標題里打出“豪宅樓盤掛牌激增”“再不上車,就沒有了”。
還有人拍起趣味情景劇,宛若電影“大片”:有人身著旗袍,體態婀娜,款款步入房間;有人裝扮成特工,在樣板間內偵查探房,什么戶型、客廳有多大、裝修如何,統統“摸底”到位。
與流量和算法赤身搏斗
困在短視頻里的中介
如今,做短視頻的地產人越來越多。樓市最旺的時候,江湖上流傳一些“神話”,有人在抖音2年賣了1700套,有人兼職年收入100萬。
現實總不那么完美。地產人進軍抖音,有人歡喜有人愁,更多的是在底部掙扎的小賬號,與流量和算法赤身搏斗。
大家蜂擁而上,這池水也變得魚龍混雜。“都覺得是風口唄,大家去湊熱鬧,做得內容都差不多,同質化很高。”喬大峰說。
2022年底,杭州名仕房地產代理有限公司的勝先生(化名)開通了抖音號,開始拍攝一些視頻,講解手上的房源。
看到身邊人紛紛開通抖音號,有公司甚至要求人人都開號,勝先生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太多,就為了多一個獲客渠道。”
勝先生從事房產中介服務10余年,在線下賣房,他有一套經驗和理念。他對自己的要求很明確:專注于幫需要的人找合適的房產。
勝先生之前沒做過短視頻,也不懂運營,網上的茫茫人海里,找到需要的人,變得更難了。至于抖音號的效果,勝先生坦言:有,但很有限。這兩年房產生意平淡,通過抖音來咨詢,最后成交的大概3-4個。
不過,有了短視頻,的確多了些機會。“有一位顧客,沒有買我在視頻中介紹的樓盤,后來他有別的小區的購房需求,來找我買了一套。”勝先生說。
記者翻閱了勝先生的抖音號,他擁有2800的粉絲,一共發布了95個視頻,大多就幾十個點贊,在一條介紹高端樓盤的視頻中,他收獲上千個點贊。
勝先生表示,因為沒有經驗,只能自己慢慢摸索,學習同行、前輩的視頻,他也漸漸找到了門路。但眼下,如何獲得流量,仍是最大的煩惱。
勝先生發現,沒有好的話題詞,沒有爆點,視頻就無人問津。“而平臺有時候會對內容做一些限流,或者有些敏感詞,會導致視頻發不出去。”勝先生說。
對此,抖音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沒有對地產中介的內容樹立特別的規定,基本與其他板塊一樣,符合抖音大的社區規范就可以發布。
這幾年,在地產圈,還流行起賣課,有老師教你做短視頻,一套課幾百元,還有上千的,吸粉無數。“好多是騙人的,教了一兩次課,老師就不見了,那就是掙中介的錢!”喬大峰說。
越來越擠的短視頻賽道
賣房的出路在哪?
這幾年,抖音賽道越來越擁擠。《2023抖音房產生態白皮書》顯示,2022年,抖音房產內容的互動量超過200億次,超過200萬個房產創作者在抖音直播,粉絲量數量同比2021年增長25%。
廝殺如此激烈,看得到出路嗎?喬大峰覺得,無論什么形式,最終看的是中介的專業度,是服務能力。
喬大峰看過很多人的視頻號,有的視頻很“糙”,講解不專業,有客戶問幾句,主播就答不上來,只有噱頭,沒有內涵,喬大峰覺得,他們注定要被淘汰。
而較早進軍短視頻的一批地產人,搶占了先機,也有了成功的經驗。
杭州樓爸做短視頻兩年多,擁有20萬粉絲,在抖音、小紅書上,他的視頻常出現在熱門的位置,每個月,他都要做200多組付費咨詢。樓爸告訴記者,短視頻是大勢所趨,越早進越好,誰不跟上,就會被淘汰。
房地產進入下半場,賣房越來越是一個技術活。樓爸說:“不管流量如何,不管有沒有轉化,都要堅持學習,持續輸出。做短視頻不是來賺快錢的,這是一個長期的技能,是必備的技能。”
“當下的情況,是典型的買方市場。要把短視頻做得好,一得專業,目前已經有不少地產公司,提供短視頻營銷服務的陪跑服務;二是得有自身的特色,差異化競爭;三要真正站在客戶的角度和需求。”明源不動產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艾振強告訴記者。
在短視頻賣房這一場大混戰中,購房者也容易“踩坑”。在社交平臺上,有網友反映,在短視頻上看房,看重經紀人推介的房子,咨詢后發現早已賣掉,或自己去線下看了,中介推的與真實房子情況不符。
在艾振強看來,早期的房產中介其實也有不少類似的現象,但自從鏈家等平臺,打出真房源的品牌以后,整個行業迅速發生變化,任何一個領域都會有一些噪音,但最后都會優勝劣汰,完成行業洗牌。
當然,對購房者來說需要提高甄別能力。“購房對絕大部分家庭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支出,抖音、小紅書等只是提供更便捷的了解產品的方式,購房者稍微慎重一點,遭受巨大損失的概率很低。”艾振強說。
樓爸也提醒,對購房人來說,短視頻的好處,是更方便地收集信息,節省前期的刷選成本,篩選房源和交易服務提供者。但是真正的買賣,買家還是要去線下,去仔細了解小區的環境,建筑的品質,周邊的配套等。
“轉載請注明出處”
標簽: